微信公眾號ID:ikmms-2015
《運動再教育》手冊,只限曾參與該課程之學員購買。
每本HK$190,15本以上每本HK$150。
【教育肌動學的「運動再教育」是什麼? 】 好好的一個人每天在生活,在吃飯,在學習,在運動,做出種種不同的靜態與動態動作…… 為什麼「運動」有時也需要重新再接受「教育」呢? 《運動再教育》手冊中有一句話,「在教育肌動學中,教育機會越多,效果越好。」 在做調和時接觸一個人的身體,或觸碰某些因緊張而需要松解的肌肉部位,導師最好抱有什麼心態,手法該多輕多重,實施什麼的教育,才最有效和適宜? 當在身體結構層面做工作,松解埋藏在肌肉深層的緊張時,導師會直接觸碰到調和人不同的身體、思維與情緒狀況。導師該採取什麼的身體姿勢,心態該怎樣準備,呼吸該怎樣配合,才能讓自己及調和人,都從調和中得到好處? 市面上不缺的是林林總總的技術,處理人的種種情況、疾病、問題 — 有心理性的、生化性的、結構性的、心靈的……,選擇很多。究竟,是什麼的一種看待人的辦法、教育的方法,才能夠把人的「問題」轉化為資源,讓人把他/她的潛能發揮得最好?結構性的方法在處理人的種種情況,又有多重要呢? 以上種種值得思考的問題,你將在教育肌動學300階課程《BG350運動再教育》Movement Re-education中找到答案! 《運動再教育》課程內容針對深造健腦操裡的結構領域,探索、重溫並實習調整肌纖長度的技巧,學習情緒、視覺及姿勢三者與全腦整合之間的關係。先修課:深造健腦操。 為了配合課程設計人與健腦操創始人保羅•丹尼遜博士Paul Dennison, Ph.D.首次來華,11月23-26日在上海教授BG350《運動再教育》Movement Re-education課程,中文繁體、簡體版手冊將會在11月同期出版。 手冊目錄顯示《運動再教育》課程為全身18個部位,提供肌肉松解(muscle release)的機會,這些部位包括: 1. 頸部 2. 上臂、肩膀 3. 下臂 4. 手部 5. 胸部 6. 背部 7. 腹肌 8. 臀大肌 9. 臀中肌 10. 腰方肌 11. 四頭肌 12. 腰大肌 13. 膕繩肌群 14. 足部 15. 闊筋膜張肌 16. 內收肌 17. 小腿肌群 附件: 後頸伸肌 18. 骨盤區 相信這次丹尼遜博士來華教授《運動再教育》的身體結構功能評估方法、放鬆肌梭細胞及緩解腱感受器的技術、調整核心肌肉的技巧等,會令大中華區的健腦操學員與導師,對放鬆身體去運動如何促進學習及其他生活技巧,取得嶄新的理解,也會賦予「運動是學習之門」這句創始人的名言一層更深厚的意義。 我期待這次跟隨丹尼遜博士深化學習與練習「運動再教育」各種松解肌肉技巧的機會。 本課程手冊只提供給上「運動再教育」的學員,不公開發售。 蔡慧明 2017年10月21日 寫於香港